偷盜獵人的槍是罪業嗎?
10/14/2017
偷盗

法嘉宗智 回答
想看到一條靠譜的答案真是一件難事,看過幾條答案心裏頓時奔騰過萬匹神獸。
除了呵呵呵,只能呵呵呵。
在寺院,沒有四十載戒臘是不敢講戒律的。
如今各個都是大師,都是高手。
拍拍大腦袋就敢來講戒律……只恐怕連戒經的經題都説不出來
戒律四相,開遮持犯。
先從持犯來説,
偷盜的具緣有六條,
具六緣成犯。
一、有主物。
二、有主物想。
三、有盜心。
四、是重物。(盜五錢,值銀八分以上即為重物)
五、興方便。
六、舉離本處。
通俗説,
1、這東西有本主。
2、而且也很清楚這個東西是有本主的。
3、確實有偷的心。
4、這個東西有一定的價值。
5、有偷盜的具體手段和方法。
6、讓這個東西離開了原本所在的位置。
如果六條湊夠了,偷盜成犯。六條湊不夠。不犯
其中關鍵點在第三,有盜心。
這個旁人都無法來準確判定,如果偷盜獵人的槍就是為了偷槍,是為了據為己有,為了拿回家玩兒玩兒,有了貪心而不明自取,那麼盜戒成犯。這屬於偷盜。
但是,如果偷獵槍的時候是為了不讓他去殺生,是為了救度眾生,是為了救度獵人不犯殺業。那麼就沒盜心。盜戒就不成犯。這就不屬於盜戒。
再從開遮來説,
開緣有五:
一、與想。(以為人已與己也)
二、己有想。
三、糞掃想。(極賤,被丟棄之物)
四、暫用想。
五、親厚想。
菩薩見惡官盜賊,奪他財物,以慈悲心,隨力所能,罰治奪取,還所有主,不犯。
當菩薩為了救度眾生,而所做的事情看似為偷盜,實則是慈悲心所致。這不叫偷盜。
而作為菩薩戒的要求。這時候眼瞅着他要去殺生而不去救度,這才違犯戒律……
當年那野狐禪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個不昧因果説成不落因果,錯一字做了500輩子野狐狸。
講經説法,尤其講戒律。多留意點兒,多謹慎點兒,多小心點兒,
沒毛病……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盗版游戏算么……
答:不明自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