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中的“空”有幾種解釋?或者幾種境界?該怎麼達到“空”?

11/3/2015
心经
...
網友提問:佛教之中的“空”有幾種解釋?或者幾種境界?該怎麼達到“空”?
讀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對其中的詞句突然有了興趣,求大神解答。

法嘉宗智 回答

1、對空的分類,不是對空的解釋。人法空,十八空,三十六空,七十二空,統統都是對一個“空”的分類而已。這不是解釋。
2、對於空的解釋有很多種。寂滅、如來藏、圓成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般若波羅蜜、涅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都是對於同一個“空”的從不同角度的描述。
3、空不是沒有。按照中文習慣,我們很順理成章的理解為空就是沒有。這是大錯特錯。用英文來輔助説明一下,空不是Empty,而是Sunyata。
4、六根六識是緣不到空的。它不是來自於根、識的境界。説通俗了,不是來自於某一個器官,更不來自於這個器官的功能。
5、達到空,就用佛教的話説,就是證悟空性。證悟空性,需要的是智慧。智慧來自於禪定,禪定來自於功夫。
6、十方博伽梵,一路涅槃門。所有成佛、成菩薩的,只有一條路,就是定慧等持,就是止觀,就是靜慮。
7、找一位明眼師父,傳授一個法門,講授相關教理,只有功夫到了,定力到了,智慧有了,才知道什麼是空。
8、佛説的不可説,不是説不完,而是壓根就沒法講,哪怕半個字,都是錯的!

祝您早日鼓搗明白這個空。


網友上傳配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