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佛,有關於功德,往生和阿彌陀經的三個問題?

12/29/2016
极乐世界 往生 金刚经 楞严经 地藏经
...
網友提問:初學佛,有關於功德,往生和阿彌陀經的三個問題?

1、功德:壇經中説,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那功修的是心,德是修是行。那我發善心卻做了件壞事。例如,吾之蜜糖 分享給他人,卻成了彼之砒霜,例如分享了一片我誤以為正確的偽經。這算什麼?

2、佛就是覺,覺悟即成佛,那淨土是怎麼回事,是死了才能往生淨土嗎?難道死了才能覺悟嗎?

3、佛陀講的是苦和滅苦之道,就是斷煩惱得清靜。為何阿彌陀經中描述極樂淨土是金沙鋪地,各種珍奇異寶,珍禽異獸呢,這是方便説法麼?這與金剛經講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反着來呀,為何阿彌陀經還能作為淨土五經之一呢 ?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1、功德:壇經中説,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那功修的是心,德是修是行。那我發善心卻做了件壞事。例如,吾之蜜糖 分享給他人,卻成了彼之砒霜,例如分享了一片我誤以為正確的偽經。這算什麼?

壇經裏還有一句話,功德在法身,不見法身是無有功德的。
設於念念中,供養無量佛,未知真實法,不名為供養。
大正藏第 10 冊 No. 0279 大方廣佛華嚴經
所以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那麼按照啥來修身修性呢?
按照真實法來修!
凡夫顛倒,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以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那麼功德所修的心和身,就是放下對四大假和和六塵緣影的執着。
怎麼放?唯有般若。
所以,不證般若,不見法身,無有功德……
所以您的例子裏,分享了一篇誤以為正確的偽經,這算啥?
地藏經裏佛陀早有開示: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
大正藏第 13 冊 No. 0412 地藏菩薩本願經


2、佛就是覺,覺悟即成佛,那淨土是怎麼回事,是死了才能往生淨土嗎?難道死了才能覺悟嗎?

首先,上來的定義有偏頗。
菩提是覺悟,佛陀是圓滿覺悟者。但是從來沒有説覺悟就成佛。
佛有三身,法報化三身。覺悟是自覺,還要覺他,還有覺行圓滿。
理論能聯繫上實際,知性能夠合一,定慧可以等持,直到無上正等正覺,這才是圓滿佛。
佛有一名號,明行足。就是明足和行足。就是智慧圓滿,慈悲也圓滿。翻譯成老百姓最通俗的話——説到能做到,從不唱高調。
而不是像有些人整天説着,本來空,別管他,都是空的,沒事兒的。少吃一頓看看有事兒麼?少睡一覺看看有事兒麼?這就是知見高於行持,説了很多自己做不到的話,這就是狂禪。
所以,佛是三身圓滿,是覺行圓滿。而不是僅僅靠個覺悟就能成佛……

其次,您對淨土和往生這兩件事兒的理解可能還不夠精確。
很多修淨土法門的人都認為唸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淨土成就,其實不是。
淨土法門其實很深,很高,比密宗還深,比禪宗還高。
常寂光淨土的境界就是禪宗的破三關,也是密宗裏無上瑜伽部的最後一個本尊灌頂。
所以淨土宗一點兒都不淺,但是很多人把淨土宗玩兒小了……
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願意接引所有眾生去到西方極樂世界。
問題來了,看觀經裏,中品中生以下往生到那裏見不到佛,為啥?
淨土往生,是帶業往生,既然帶業,必然就逃不開另一個詞兒,隨業受報。
到了那邊,所緣到的世界,所緣到的一切,都是根據自己的業力感召而來。
所以淨土不在外環境,而在內自心。自己的心什麼樣兒,業什麼樣,果報就什麼樣。
能在娑婆世界修到無生忍,娑婆就是淨土。
地藏菩薩去了地獄,那裏也是地藏菩薩的淨土。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內院,那裏依然是淨土。
我們看到娑婆世界不太美好,五濁堪忍,因為我們的共業只能一起看到惡業和三毒。
但是當自己證得圓滿般若智慧,覺行不二,善惡不二,來去不二,內外不二的時候,當下不就是淨土麼?又需要去哪兒找個極樂淨土呢?

所以,回到您的問題,
不是死了才能往生淨土,而是當下就是淨土,只是自己的惡業所感而看不到。
不是死了才能覺悟,而是當下覺悟當下就親見淨土……


3、佛陀講的是苦和滅苦之道,就是斷煩惱得清靜。為何阿彌陀經中描述極樂淨土是金沙鋪地,各種珍奇異寶,珍禽異獸呢,這是方便説法麼?這與金剛經講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反着來呀,為何阿彌陀經還能作為淨土五經之一呢 ?

首先,斷煩惱這事兒可能您理解的精確度不夠。
粗略地説,我們把現象,叫做所;把性質,叫做能。
因為我們無明困擾,“能煩惱”——具有可以煩惱的功能和本領,
然後才可以“所煩惱”——煩惱出一堆境界來。
所以,佛陀説的斷煩惱,不是去除掉煩惱的外境,
不是給我們一個大富大貴極樂Happy的世界在那裏不產生煩惱,
而是讓我們斷掉可以煩惱的那個功能。通俗説,斬草要除根。
所以,一些佛法要解決的不是我們在哪兒呆着舒坦的問題,
而是斷除掉一切無明,在哪兒呆着都舒坦的問題。

其次,阿彌陀經裏有一句話,很多人一讀就過去了,很粗略,從來沒細細研究過。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66 佛説阿彌陀經
啥是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
 (術語)Avaivart,又作阿毗跋致,或作阿惟越致,譯曰不退轉。不退轉成佛進路之義。是菩薩階位之名。經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則至此位。阿彌陀經曰:“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同慈恩疏曰:“阿鞞跋致者,阿之言無,鞞跋致之言退轉。故大品經雲:不退轉故,名阿鞞跋致。(中略)是人不為諸魔所動,更無退轉。”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
然後這裏就又扯出一個詞兒,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
 (術語)略雲無生忍。無生法者,遠離生滅之真如實相理體也,真智安住於此理而不動,謂之無生法忍。於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寶積經二十六曰:“無生法忍者,一切諸法無生無滅忍故。”注維摩經一曰:“肇曰:無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見法無生,心智寂滅,堪受不退,故名無生法忍也。”智度論七十三曰:“無生忍者,乃至微細法不可得,何況大。是名無生。得此無生法,不作不起諸業行,是名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菩薩,是名阿鞞跋致。”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
到此為止,攤上事兒了,攤上大事兒了……

佛説的很明白,極樂世界裏眾生生者,都是阿鞞跋致。
三段經文串在一起看得到結論:極樂世界裏所生的都是證得無生法忍的不退轉菩薩。
那麼就着第二道題的結論繼續説,
只有證得無生法忍,證得了阿鞞跋致的不退轉菩薩,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看到的就是金沙鋪地,奇珍異寶……
因為證得無生法忍,一切法無生無滅。
所以不是極樂世界金沙鋪地,而是證得了無生法忍,到哪兒都金沙鋪地……
所以楞嚴經裏説:心能轉境即同如來。

第三,解決金剛經和阿彌陀經的問題。
金剛經是空宗,阿彌陀經是有宗。
宗門不同,宗見就不同。
人的散亂昏沉好比是一台電腦,學佛修行,就是要把電腦關掉。
關電腦的方法很多,
律宗是逐個關閉應用程序然後關機;禪宗是拔電源;密宗是不斷的開程序直到最後過熱自動關機。
所以,宗派不同,宗見就不同。
大家的目的都是回家,騎車的説田裏菜長得好,開車的説路況質量好,坐飛機的説天上雲彩好。
但是田裏沒有雲,路上也沒有菜……
故而,在到家之前,路上每個人,每個法,每個宗的知見有矛盾很正常。
矛盾的不是佛陀的圓滿智慧,而是我們自己證得智慧路上的風景……

另外,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如來不特指某個人,而是圓滿的覺性,圓滿的三身,圓滿的功德事業。
因為圓滿的覺悟就是離相。
所以,阿彌陀經和金剛經不矛盾,
哪怕往生到極樂世界看到金沙鋪地奇珍異寶,而不由此散亂昏沉,不打妄想,安住在圓滿般若波羅蜜中,自然就見到自己的如來,見到自己的圓滿……
此時此刻,無有不是金沙鋪地,無時不是奇珍異寶……
如若,時時刻刻可以安住於此,在哪兒又不是極樂世界,何時又不是圓滿佛呢?!


金剛經説,月亮是彎的;
阿彌陀經説,月亮是圓的。
然後有人手捧兩部經,也不知到底月亮啥樣了。
其實看過月亮自然就知,既是彎的,也是圓的。
圓滿的法身智慧,無上的般若波羅蜜是不會反的,反的只是我們還沒有證得時的理解片面……

至於阿彌陀經為什麼可以作為淨土五經就不答了,如果上面的您看懂了,自己已然應該有答案了……






今兒囉嗦這麼多,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有沒説清楚的,歡迎您繼續指教!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 感谢您这么详细的解答,赞一个先。1、功德在法身,法身的概念不理解啊。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那还怎么修行呢?2、往生可能是我理解的不对。看来往生并不是色身消亡后的事情
答:1、法身不是理解来的。理解来的都不是法身。要实修实证,好比没吃过苹果,听别人怎么形容,都不会知道苹果的味道。2、以幻修幻。严格按照三十七菩提道品来修行。3、当下证悟当下就是净土。
问:我对功德的理解是,念经如果使心清静那就有功德,如果边念边胡思乱想,那就没有功德。拜佛如能去 我慢,就有功德,如果是求保佑那就没有功德。坛经应该不是说给菩萨的,是说给没证般若的凡夫的,那凡夫修心修身就应有功德呀。,
答:嘿嘿嘿。您把坛经想简单喽……到了“人分南北佛性分南北吗?”的时候,坛经已经说完了。门道都在这儿。后面全是热闹了。看坛经能得到真实利益,起码是阿毗跋致。否则,都是六祖说的知解宗徒喽……
问:达摩说梁武帝建寺供僧只有福德没有功德,是说梁武帝为了功德而这么做,所有没有功德,因为没有自修性嘛。
答:不知自性为何物,咋个修。要先见性嘛。所以功德在法身啊……
问: 您说的 净土不在外环境,而在内自心 。这我赞同。但往生,玄奘法师圆寂时,弟子问,能往生弥勒净土吗?法师说能生。难道以前就没有前往过净土吗? 如果达到过,那弟子干嘛这时候还不确定要问呢?
答:嘿嘿嘿……
问:虽然还是有很多疑问,还是非常感谢您耐心的解答
答:佛法是实修的。如果弄得那么清楚而不做功夫,就是浪费自己时间而已。不要满足自己的八卦好奇和妄想执着。除了功夫聊别的,都是耽误时间。
问:对于初学者,都不知道该怎么实修啊?开始我也想找法门,施食法门啊,药师法门啊也都了解过一点点,但不知道具体如何修。
答:施食的仪轨满天飞。我也发过烧施法的仪轨。照着做就行。持咒还是念佛,先攒够数量。500万起步……
问: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悟。好像有点理解不证般若不见法身无有功德。功德这事吧,你只要去想了,就没啥功德了。善满曰德,修行到了,自然就有了
答:理解来的东西,也都不是法身,也都不是般若,更没有功德。所以离开了功夫谈佛法,就像离开了耕耘谈种地一样,都是扯……我老讲那个例子,修行修行,修成啥样都别修成法界王语嫣……
问:世界由分别而立。六祖可以不分,我现在只能在知见上转着。
答:所以我从不建议初学者看坛经,看金刚经。就像天山童姥密室里的武功。练一个死一个。
问:嗯。
您对密宗的描述很有意思,我不太了解,试着理解一下:是不是说密宗法门很多,适合欲望深重的人,总有一天撑不住了会自然回退反省自己的心?
如果我说的不对,能否介绍一下?
答:粗略说,您理解的没错……
问:那为啥说密宗是大乘佛教的高阶版本?这个次第存续关系是怎么回事?
答:禅宗适合根器锐利的,念佛适合愿力大的,密宗又是高阶版本……谁都说自己的好,其实都是佛法。哪儿来的高下呢……
问:以前看到过一篇诽谤佛法的文章 说阿弥陀经里金沙满地是“贪财的印度人杜撰出来的” 当时气的我直接骂上了。那人还学了几年佛,但生活不如意,就归咎于佛法然后转信其他宗教。没有智慧太可怕了
答:局限,就是砍柴的以为皇帝用的是金扁担。
问:所以配置不够高的人,修禅宗容易在拔掉电源的同时把CPU和主板烧了?
答:配置不够高的人压根找不到电源线在哪儿……
问:往生净土者得不退转,但往生后并不是就可以立即成就无生法忍,那是两回事儿。整个西方净土都是阿弥陀佛愿力化现,往生者不退转也是阿弥陀佛愿力的作用。看着真的是忍不住要说几句,往生净土后怎么可能还打妄想?答主有空看看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吧,阿弥陀经有“华严奥藏,法华秘髓”的美誉,经文虽短,但佛法要诀皆蕴含其中。
答:没有不退转的因,可以得无生法忍的果?
问:您对净土的理解过于主观了,您推导出的结论:去极乐世界的都是不退转的菩萨,是错的。净土法门三根普被,所以诸佛出世一定会说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至于娑婆世界的唯心净土观,并没有错,但娑婆世界的唯心净土,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是两回事,其最大的差别,就是后者有阿佛的愿力在摄受,属于他力法门。
答:正报庄严,依报也庄严。教理。赶快恶补。
问:您说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没问题,只是涉及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的地方容易引起误会。诸佛国土皆是净土,娑婆世界也是净土,但阿弥陀佛净土是最容易去的,就是因为阿佛净土有接引愿力摄受。论去净土的难度,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是最低的。不仅如此,阿弥陀佛净土还受其愿力化现影响,有很多利于修行突出优点,具体看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即可明了。您教理通达,令人佩服,末学不过是稍作补充罢了,阿弥陀佛
答:补补教理吧!
问:用自力法门的修法讲他力法门,不能说不对,但却失去了他力法门的突出优点。多说无益,都是痴人妄语,阿弥陀佛
答:呵呵。
问:刚才去听了您关于楞严经学习的付费开示,您介绍的两个版本固然很好,却不如XXXX讲的《XXXXX》透彻。另外末学有一事不明,您为何要采用收费答疑的系统?我们应菩萨道不是应该广度众生吗?为何要收费呢。
答:呵呵。南公和宣公是宗门祖师。我不在这个问题上有其他认知。收费是为了过滤掉没意义的问题。让提问者重视,答题效果才好……
问:末学刚才学习了您关于“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开示,很受触动。确实是末学理解的不到位,之前有言语不当的地方,还请大善知识多多包涵,后续拜忏会专门忏悔的。感恩!阿弥陀佛
答:值99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