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六祖徹底否定了“帶業往生” 西方淨土固定化實體化的傾向 天堂地獄是心性善惡象徵性説法非實有?

7/22/2017
往生
...
網友提問:你如何理解六祖徹底否定了“帶業往生” 西方淨土固定化實體化的傾向 天堂地獄是心性善惡象徵性説法非實有?

1.淨土觀念的產生,本是為了強調世間與出世間的距離,從而説明解脱成佛的必要性,而隨着淨土説的不斷發展,特別是西方淨土的日益普及,便有將之固定化、實體化的傾向,如此則容易對之產生執着,或執一方而排斥他方,或執一門而排斥他門,或以往生為究竟,不知成佛為根本;或心樂他處,不知成就此土。為糾正此偏失,東西賢聖相繼現身説法,尤其是維摩大士和惠能大師,示唯心淨土和身中淨土的妙義,使淨土理論得以提升和發展。

2.《維摩經·佛國品》開門見山,指出佛土不過是菩薩度化眾生的方便手段:

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

這段經文十分清楚,菩薩為了化度眾生、饒益眾生而取佛土,佛土的類別也根於眾生的類別,眾生喜歡什麼、適合什麼,菩薩便取什麼樣的佛土,因而佛土是菩薩度脱眾生的資糧,依據眾生的不同需要而方便安立,有多少種類的眾生便有多少種類的佛土,並無固定的方所和數目。

3.經中還指出,“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句話點出了唯心淨土的關鍵,一是欲生淨土,須先淨其心,淨心是修行成佛的前提,二是諸佛國土,染淨隨心,人心染淨,決定了佛土的染淨,是以成佛要靠自己,自力才能往生,自力才能成佛。境由心轉,佛土亦然,心有分別,此土便是穢惡充滿,“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是以修淨土不如修淨心,修淨心便是修淨土,淨土只在自心,不在於外。

4.六祖對淨土的開示主要見於《壇經》釋功德淨土第二:


(韋琚)又問:“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説,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説。世尊在舍衞城中説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説裏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説遠。説遠為其下根,説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唸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唸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唸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唸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唸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惠能與諸人移西方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


眾皆頂禮雲:“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普令得見。”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痴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無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眾聞説,瞭然見性,悉皆禮拜。俱嘆善哉,唯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5.六祖徹底否定了“帶業往生”之説,以為“若懷不善之心,唸佛往生難到”,“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心若不善,只是口唸佛號毫無意義,根本不可能往生淨土。心存惡念,佛是不可能前來迎請的。這一説法意義十分重大,對於澄清現在流行的一些錯誤觀念至關重要,西方淨土的門票也不能賣得太賤,淨土之門,不可能為所有人打開,特別是那些罪大惡極之人。


法嘉宗智 回答

那年上大學,夏天特別熱。

和一個同學説,咱倆一起描述《泰坦尼克號》裏泡在冰海里的感覺吧,説不定會涼快點兒……

沒五分鐘,我和他説,


打住!越聽越熱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