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的疑惑

您好。對於論語講的“情”“愛”,和佛法中的“情”“愛”,我感覺不兼容,很困惑,懇求您開示:

1.【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亦。】

孔子不但強調父子之間的人情/人倫,而且認為這種情可以超越法律(父親偷羊,兒子應該包庇,而不應該舉報)。

2.【子曰:我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我理解,孔子主張的是,人的“情”“愛”的擴充,由愛父母、愛兄弟、愛朋友擴充到愛國家、愛一切人。

但佛法講“無情”,要摒棄人的算法(包括孔子上面所講的人情),佛法所講的“愛”,也是完全脱離人類認知的愛。

您,我感覺這兩者是矛盾的。我理解,是不是因為論語講的東西,是人天乘的東西,是不究竟的?我應該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嗎?

不知道想的對不對,懇求您開示,感恩您🙇🙇🙇
原始問題日誌
關於情的疑惑
您好。對於論語講的“情”“愛”,和佛法中的“情”“愛”,我感覺不兼容,很困惑,懇求您開示:

1.【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亦。】

孔子不但強調父子之間的人情/人倫,而且認為這種情可以超越法律(父親偷羊,兒子應該包庇,而不應該舉報)。

2.【子曰:我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我理解,孔子主張的是,人的“情”“愛”的擴充,由愛父母、愛兄弟、愛朋友擴充到愛國家、愛一切人。

但佛法講“無情”,要摒棄人的算法(包括孔子上面所講的人情),佛法所講的“愛”,也是完全脱離人類認知的愛。

您,我感覺這兩者是矛盾的。我理解,是不是因為論語講的東西,是人天乘的東西,是不究竟的?我應該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嗎?

不知道想的對不對,懇求您開示,感恩您🙇🙇🙇

法嘉嘉法

『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亦。 父親偷羊,兒子應該包庇,而不應該舉報』 孔子説,我們的“直”和你們的“直”不同,父子的“隱”,也是直。 孔子表達的意思是即便如此,其中也是有道理的。隱也好,不隱也好,都有道理。 就像到底以什麼抱怨?孔子也説,以直報怨。什麼叫直?以德報怨以怨報怨都可以,有道理,不糾結,就是了。 就是父子偷羊並且隱了,也沒啥好糾結的…… 但是你解讀成了應該和不應該。 夫子説的是走了是慈悲埋了是解脱的事兒,你認為夫子説走了解脱才更省事兒…… 那天和熙哥聊到老莊和孔孟, 一卷莊子出塵世,半部論語治天下。 老莊是神於天,孔孟是帶着那個神於天的玩意兒回來聖於地。 一個是由凡入聖,一個是由聖入凡以及凡聖不二。 所以夫子説“吾道一以貫之”,你得先得了那個“一”,回過頭來才能再“貫之”。 所以曾子不懂,沒得那個“一”,解讀成了“二”——夫子之道,忠恕而矣。 “一”是見道位,“以貫之”是修道位……不是俗情,更不是凡夫想…… 加行位可以説佛法就是定慧,修道位説這話就拖出去照死裏打。 老莊,更像“有錢”。 孔孟,則是“有錢了也不能浪費”。 窮人不知啥是有錢,但能聽懂啥叫“不能浪費”。 雖然緣到了字面意思,但是唯有“努力暴富”,才能了悟那個丞相所言儉以養德的境界…… 為啥南公的《別裁》和《諵譁》這麼多人罵? 因為丫們不懂佛法…… 加油吧!祝福每個孩子!

網友討論

法熙朗觉

安安姐好。這兩段我來試着談一下,看看能不能有幫助。

首先咱要清楚,這兩段都是在講跟眾生打交道的事情,而不是君子怎樣處理自己的生活。
而面對眾生的時候,當然有各種各樣的方便和應化身出來。

其次,這並不是一個在佛和魔之間我選哪個的問題,而是有那個智慧才能是佛。沒那個智慧只能是魔。

然後咱們來看第一段,父親偷羊的這個故事。
孔子所面對的這個人是誰呢?是楚國的大政治家葉公,就是葉公好龍的那個葉公。
也就是説孔子是在作為中原文化的代表,在和楚國的政治家進行溝通。

其實孔子的意思很簡單,一個沒有人情味的社會是根本不能要的。

眾生都有情。
那麼面對眾生的情的時候,我們是順應他現有的去引導他。還是否定他的情,強行命令他去凹人設,讓他去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菩薩的無情是用智慧禪定,看到情,遮破情,照顧眾生的情,利益終生。
也就是説菩薩的情和無情都是來自於禪定智慧的。

而葉公在這裏講的無情,並不是來自於智慧,而是來自於麻木,是來自於更大的自私。

如果一個人可以為了所謂的“遵紀守法”,連爹都不要,反正遇到這樣的人,我是絕對會遠離的。
因為這樣的人要麼是麻木,要麼是在利用他的父親幫他實現一個更大的目的。

而走葉公的路線來治理國家的並不是沒有。商鞅這一派在秦國就是這樣幹的。可以看睡虎地秦簡的一些文獻。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整個全天下都是刻薄寡恩的。最後秦朝只延續了15年就完了。

https://mp.weixin.qq.com/s/GXjAZIRXmxowyfaTNSukwg

2005年的時候,在中國學術界出現了一個爭論。圍繞着這段文獻,有一些搞西方哲學的人認為,正是孔子的這個思想,導致了中國社會的腐敗。但是其實這種觀點純粹瞎掰。
https://mp.weixin.qq.com/s/W0r67P3KBVruVUtxg4JIEw

您是學法律的,肯定會瞭解到就是在刑法裏面,對於父子相隱的這種行為是有很大的寬容的。因為法律是人的法律,法律一定不是壓制人性的。
這塊兒就不班門弄斧了,您瞭解的法條肯定比我多嘍!


總之有禪定智慧的菩薩,在跟眾生打交道的時候,一定能夠看到眾生的情,也知道怎樣順應眾生的情來引導眾生,而不是對眾生的情視而不見,更不是逼着他當機器人。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
蘇東坡有一個朋友叫章惇,後來這個人成了一個大奸臣,蘇東坡也跟他絕交了,這兩個人在早年有這樣一個故事。

【蘇軾與章惇是好友, 後來,相約一同暢遊仙遊潭,在仙遊潭對岸有一絕壁萬仞,異常危險,唯有一獨木橋相通對岸,岸狹且危。

章惇提出讓蘇軾過潭在絕壁上留下墨跡,蘇軾膽小不敢過。

然而章惇卻大步走過獨木橋,沒有一點畏懼感。他用繩子將自己系在樹上,探身崖邊,提筆沾墨在懸崖上寫了幾個大字:“章惇蘇軾來遊”,隨後又信步回來。

蘇軾看到此情景後,用手撫拍章惇後背説:“你定能殺人”。

章惇問為什麼?蘇軾説:“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會珍惜別人的生命,故你今後定能殺人!”。章惇聽後大笑起來。

果然,章惇後來朝中掌權,官累至銀青光祿大夫,封申國公。其殺人不眨眼,天下冤之。甚至扒開司馬光的墓室暴骨鞭屍。】

孔子的意思很簡單。
一個人不能麻木。更不能為了凹人設,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要了。這是捨本逐末。

無情是從禪定智慧來的。而有禪定智慧,必然能無情也能多情。

這個故事其實在孟子裏面也有討論,您可以看一看“瞽瞍殺人”這一段。
孟子的討論就非常的精彩,算是對孔子這一段的引申。

網友討論

顿了

安安大家好。 我沒有讀《論語》,只能憑着您貼上來的這兩段説一説我不成熟的看法。 讀《論語》的人可能是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人,所以每個人都以自己學識、地位、階級等等出發從書裏得到不同的感想。 你舉出了“父親偷羊,兒子應該包庇,而不應該舉報”的例子。 A、在我看來這個不適用所有的父子。假如這位兒子是“人民警察”,他要不要舉報? B、“舉報”在我看來是一個譬喻,用來表達骨肉至親之間應該擁有沒有任何嫌隙的愛。所以,我們愛親人,就得就像愛自己一樣。真愛一個人,不會縱容他這樣錯下去。 那麼——兒子可以不舉報父親,但他可以勸告父親自首。一定有比直接舉報更圓融、更能解決問題的方式。 C、您是修行人,就像“忠孝兩全”的人臣得先“盡忠”、人民警察得先“為人民服務”一樣,修行人的舉止動念必須向諸佛菩薩靠齊,一切以“五戒”和“十善業”為標準。 佛法的無情,是因為因果不虛,當您明白了什麼是真正地為了眾生(包括至親)好的時候,您縱是“無情”也動人啊! 請大家指正🙏

網友討論

匿名用戶(回答者)

安仔過年好! 説我夫子有“情”,哈哈,我笑了。 夫子是大菩薩,最是無情人。夫子這段話是應葉公的話。 葉公説法治社會,法大過天,爸爸犯罪,兒子以法律為尊,會認為其父的行為不可被原諒。因為“法律”大過一切。這是社會學概念上的“公平公正”,是人法。 夫子説“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是佛法。因為修行人不攀緣執着,一切都是因緣,沒有情緒,所以沒有什麼不可饒恕;不存在人我眾生差別,除了修身養性,沒有什麼值得堅持。 你是好人,我敬你尊你愛你憐你。 你是壞人,我也如是。 你是吾父吾母,我如是。 你是路人甲乙丙,我也如是。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網友討論

吼姆拉

看論語要對着參考書啊,推薦南公的《論語別裁》。 別搞成於丹那一套了。

網友討論

法应渡舟

安安好。 這裏我認為應該歸屬不了義經典,是在人的基礎上最大化的選擇。 在人的情、愛與人的憎、惡之間,在只能貪嗔痴的當下,兩害相權取其輕。 但是無論是推崇得再高的以人為本,人文素養,都只是人天乘,以人為本,就是以貪嗔痴為本,就都是不究竟的。
发起提问

近期熱點

  1. 大學生日常生活怎樣才能做到“日行一善”?
  2. 大家好,本人父母離婚但是遇到了一個很優秀的男生,他家裏也很優秀怎麼辦。
  3. 生活狀態越來越不好,好累,工作好累,婚姻好累,我好累,想換一種活法
  4. 您好!自己看別人想法很嚴重,容易各方面自卑,很容易心累迷茫。
  5. 交朋友
  6. 大學被老師針對怎麼辦
  7. 您好!我想問,夫妻家人,思想差距越來越大,怎麼辦?
  8. 孩子的志願要如何填報?
  9. 請問遇到不順心的人或事會緊想着他們,怎麼辦
  10. 怎麼保持工作激情,累了,感覺幹活沒勁
  11. 關於如何爭取一個工作崗位
  12. 關於人際交往的問題
  13. 如何阻止自己爆粗話
  14. 大大您好!想請教您一個關於小孩教育的問題
  15. 您好!我想請教《論語》裏“本立而道生”這句的更多含義。感恩您!
  16.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閲讀?
  17. 怎麼能放過自己
  18. 適婚年齡如何修得善緣
  19. 夜間做夢
  20. 關於跳槽的一些問題
  21. 物資少時只有競爭嗎?
  22. 如何內心充滿正能量?感恩
  23. 關於社交恐懼症的問題
  24. 好吃懶做
  25. 關於同事關係的問題
  26. 關於出汗和坐姿的問題。
  27. 想戒煙
  28. 關於平庫的問題
  29. 關於平庫的問題
  30. 豬豬翔接着問
  31. 人緣不好怎麼辦
  32. 女人如何才能戒掉本性上的痴情?
  33. 為什麼相愛的兩個人互相傷害
  34. 怎樣擺脱男友前任的陰影
  35. 如何有效縮短“以為自己知道”和“真的知道”之間的差距
  36. 您好!請問對世界沒有期待和幻想,這正常嗎?
  37. 麻煩您,還是上次狗的問題
  38. 人際關係
  39. 請教您一個問題
  40. 好想去死怎麼辦。花了父母好多錢,還被騙了一萬多,感覺自己只會給父母製造麻煩。
  41. 請教各位一個問題:怎麼讓自己行事果斷?
  42. 您好
  43. 您好!請教一下您,有快速提高身體免疫的方法嗎
  44. 關於高考失利該如何調整自己、如何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的問題
  45. 求教《論語別裁》中“恭近於禮,遠恥辱也”的含義
  46. 怎樣確保自己每時每刻活在當下?
  47. 大家好 請教一個工作上的問題☀️
  48. 關於吃虧是福
  49. 您好!請教關於自身性格的問題
  50. 尊敬的您師兄你們好,我想請教一下午休時間的問題
  51. 關於法本法碩的擇校問題
  52. 關於高考壓力的問題
  53. 如何坦然地面對他人的諷刺
  54. 各方面很優秀的男生但是個子矮我很糾結
  55. 我做了送外賣和快遞的優劣對比。
  56. 被學生氣到吐血
  57. 您好,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您🙇
  58. 關於相親
  59. 關於情的疑惑
  60. 兒子糾結於這個問題,該怎麼辦
  61. 關於鼻炎問題,請求賜招!
  62. 兩個世法上的小問題
  63. 請教關於找工作的問題?
  64. 您好,關於對待書籍的問題
  65. 關於一事的糾結。南無阿彌陀佛
  66. 在工作上的一些為人處事的不明白
  67. 孩子學習要不要管
  68. 請問大家:要怎樣看待自己在學習中教了別人然後別人成績考得比自己好?
  69. 大家吉祥!請教一些學業問題
  70. 您好🙏請教拒絕和爭取的問題
  71. 記錄日程的具體方法
  72. 孩子三周歲除了媽媽什麼也不説。也聽不懂話
  73. 如何阻止自己爆粗話
  74. 夫妻問題
  75. 關於世間法
  76. 請教各位,特別害怕蟲子在遇見蟲子時該如何處置?
  77. 請問如何提高世間法的手藝?


法嘉嘉法App
App内查看
遇到知音,共覓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