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的疑惑
您好。對於論語講的“情”“愛”,和佛法中的“情”“愛”,我感覺不兼容,很困惑,懇求您開示:
1.【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亦。】
孔子不但強調父子之間的人情/人倫,而且認為這種情可以超越法律(父親偷羊,兒子應該包庇,而不應該舉報)。
2.【子曰:我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我理解,孔子主張的是,人的“情”“愛”的擴充,由愛父母、愛兄弟、愛朋友擴充到愛國家、愛一切人。
但佛法講“無情”,要摒棄人的算法(包括孔子上面所講的人情),佛法所講的“愛”,也是完全脱離人類認知的愛。
您,我感覺這兩者是矛盾的。我理解,是不是因為論語講的東西,是人天乘的東西,是不究竟的?我應該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嗎?
不知道想的對不對,懇求您開示,感恩您🙇🙇🙇
1.【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亦。】
孔子不但強調父子之間的人情/人倫,而且認為這種情可以超越法律(父親偷羊,兒子應該包庇,而不應該舉報)。
2.【子曰:我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我理解,孔子主張的是,人的“情”“愛”的擴充,由愛父母、愛兄弟、愛朋友擴充到愛國家、愛一切人。
但佛法講“無情”,要摒棄人的算法(包括孔子上面所講的人情),佛法所講的“愛”,也是完全脱離人類認知的愛。
您,我感覺這兩者是矛盾的。我理解,是不是因為論語講的東西,是人天乘的東西,是不究竟的?我應該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嗎?
不知道想的對不對,懇求您開示,感恩您🙇🙇🙇
原始問題日誌
1.【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亦。】
孔子不但強調父子之間的人情/人倫,而且認為這種情可以超越法律(父親偷羊,兒子應該包庇,而不應該舉報)。
2.【子曰:我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我理解,孔子主張的是,人的“情”“愛”的擴充,由愛父母、愛兄弟、愛朋友擴充到愛國家、愛一切人。
但佛法講“無情”,要摒棄人的算法(包括孔子上面所講的人情),佛法所講的“愛”,也是完全脱離人類認知的愛。
您,我感覺這兩者是矛盾的。我理解,是不是因為論語講的東西,是人天乘的東西,是不究竟的?我應該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嗎?
不知道想的對不對,懇求您開示,感恩您🙇🙇🙇